11月1日天互數據晨會上,銷售五部王群娜分享了《甘地扔鞋》的故事,給我們的感悟是:應該承認現實,勇敢地承認自己過去言行的對與錯,把已經無法改變的"錯"視為昨天經營人生的壞賬損失,今天經營人生的沉沒成本。
一次,印度的"圣雄"甘地乘坐火車出行,當他剛剛踏上車門時,火車正好啟動,他的一只鞋子不慎掉到了車門外。就在這時,甘地麻利地脫下了另一只鞋子,朝第一只鞋子掉下的方向扔去。有人奇怪地問他為什么,甘地說:"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,他就可以拾到一雙鞋,這或許對他是個收獲。"
甘地的鞋對于他而言如同潑出去的水,但他以博大的胸襟坦然面對自己的"失"。在經濟學中我們引入了沉沒成本的概念,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。

關于"不可收回"的概念,可用《漢書·朱買臣傳》中"覆水難收"的故事解釋。西漢時期有個讀書人朱買臣,家境貧寒,但他仍然堅持讀書。幾年時間過去了,他的妻子實在受不了貧寒的生活,決定離開他嫁給一個家境比較殷實的人。
幾年后,朱買臣出人頭地,做了太守。當他衣錦還鄉(xiāng)時,很多人擠在街道兩旁,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。當她看到朱買臣穿著官服、戴著官帽,威風凜凜地走過來時,她不禁為以前離開他而自責,主動上前要求和朱買臣復婚。朱買臣叫隨從端來一盆水,潑在地上,對前妻說:"潑出去的水,是再也收不回來了。"
后來,"覆水難收"比喻一切都已成為定局,不能更改。其實,"覆水難收"就是一種沉沒成本。不計沉沒成本也反映了一種向前看的心態(tài)。對于整個人生歷程來說,我們以前走的彎路、做的錯事、受的挫折,何嘗不是一種沉沒成本。過去的就讓它過去,總想著那些已經無法改變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。
過去所說的話、所做的事無論對錯,無論你如何后悔,都已經無法更改,這與沉沒成本的道理是一樣的。昨天的成本已經付出了,是贏是虧,都是昨天支出,從今天來看,這些成本是昨天的沉沒成本。人在思考問題時總是后悔莫及、悔不當初,其實是非理性的,是自己給自己尋找痛苦。
所以,應該承認現實,勇敢地承認自己過去言行的對與錯,把已經無法改變的"錯"視為昨天經營人生的壞賬損失,今天經營人生的沉沒成本。以全新的面貌去面對今天,這樣才是一種健康的、快樂的、向前看的人生態(tài)度,以這樣的態(tài)度去面對人生才可能輕裝上陣,才可能有新的成功。